個人桌面資訊時代的兩個危機之一:象形文字的全球化危機
Yĕ xĭu yŏu yì tīan, wŏ mën dë hò dài jīang wán qúan shĕ qì hàn zì, găi yòng zhè zhŏng yì xúe yì dú dë pīn yīn.(也許有一天,我們的後代將完全捨棄漢字,改用這種易學易讀的拼音。)
先來看看這些例子:
- 在台灣,個人電腦普及化後出生的第一個世代已經上中學,之中許多人先不談四字成語、不談百家姓與千字文,連日常用語亦不能正確書寫。
- 在中國,路標等日常標誌普遍加註漢語拼音,以適應不能看懂方塊字的半文盲。知識份子出沒的討論區,網眾以拼音而非方塊字回應文章,已經是常態。
- 我們「文字上」的兩個近親族群,日本和韓國,分別在一百年及二十年內,以純粹的拼音符號,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日文與韓文,概略取代了象形文字的功能。
輸入中文前,如果忘記切換輸入法,就會像這樣 ji31j4vul3vup fu, cj04t/6u/ gj4ai6g4xk7 送出一串亂碼,這種窘況我們都經驗過。現在請假設,如果我沒有將輸入法切換成中文,對方依然可以流暢的閱讀......
na4 me5, shen1 wei2 yi1 ge5 han4 yu3 shi3 yong4 zhe3, wo3 hai2 you3 she2 me5 dong4 ji1 yao4 xue2 xi2 fang1 kuai4 zi4 ne5?(那麼,身為一個漢語使用者,我還有什麼動機要學習方塊字呢?)
語言和文字本來是兩件事,二者容易拆開也理所當然。印歐語系的拼音文字,藉由讀即是寫(或讀類似寫)把這兩個元件不緊實的綁在一起,應付這場危機,確實比象形文字輕鬆得多。
近 代中國有兩個以普及文字為目標的政策,「簡體字」與「漢語拼音」。對台灣島上大部分人而言,前者在閱讀上有相當的影響,後者只在看路標時會想到罷。但把時 空拉大,一個簡單、統一、與主流印歐語共用符號、又有眾多使用者的的拼音,對漢語使用者的影響之大,已足夠把簡體字的流效抹去了。